“村超”,全称是“贵州榕江(三宝侗寨)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当地20支以村为单位自发组建的足球队参赛。自今年5月13日开赛以来,“村超”凭借接地气的办赛风格以及火热的现场氛围,迅速刷屏网络。
绿茵场上,“倒挂金钩”、超远吊射等精彩场面轮番上演,球员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种田农户、水果商贩、餐馆老板,也有货车司机、在校学生……年纪最小的14岁,最大的50多岁。
可容纳5万余观众的看台上座无虚席,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在呐喊助威,他们中有热血沸腾的年轻人,也有刚刚学会说话的小朋友,还有八十多岁的老奶奶。
中场间隙,身着传统服饰载歌载舞的拉拉队走到绿茵场上,舞龙、吹芦笙、唱侗歌……绿茵场秒变“民族大舞台”。
还有各村代表队的村民们带着麻饼、卷粉、杨梅、西瓜等当地特色美食,走到观众中间“投喂”,现场变成了“美食交流会”。
“村超”的奖品也是独具特色、颇接地气,有猪蹄、稻香鱼、小香羊、本地鹅……每到周末比赛日,“村超”比赛都会从下午一直持续到午夜,7月29日晚将进行总决赛。
“村超”的火热一直在持续,不仅让榕江人民的“口袋”更鼓、“脑袋”更富,还提供了乡村发展“新思路”。
这是7月20日,榕江县一家酒店前台工作人员接到订房咨询电话时与顾客的对话。
这家酒店距离“村超”足球场不到1公里,酒店前台工作人员说:“‘村超’比赛的周末,我们的房间全部都订完了,很多客人都是提前一个月就订好了。8月会有友谊赛,也有不少房间已被预订。”说话期间,前台咨询电话响个不停。
榕江县另一家酒店工作人员说:“‘村超’比赛期间,我们酒店100多间房间都是爆满的,很多外地游客都是提前预订的,订晚了都订不到房间。”
民宿同样供不应求。一位游客说:“我们提前三天预订的民宿,如果不提前的话,可能要睡帐篷了。”
在当地政府号召下,许多榕江本地人拿出自家的房间,改成家庭旅馆。一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我家距离‘村超’足球场仅200米,连我房间都被我妈征用给外地游客住宿了。”
榕江县周边地区也承载了不少“村超”游客住宿需求。栽麻镇大利村距榕江县城20公里左右,目前有13家民宿、200多个床位,“村超”火爆出圈后这两个月,几乎每天都爆满。
在“村超”场外,当地政府设置了烧烤区、特色小吃区、冷饮区等上百个临时免费摊位,游客们可以品尝到榕江特色美食。
一位卖榕江卷粉、芋头糕等特色小吃的小吃摊摊主说:“我们从早忙到晚,摆摊到凌晨1点钟左右,人太多了,一天能卖几百碗。”
同样忙碌的还有一家牛瘪店的老板,“平常每天只杀一头牛,到‘村超’期间每天要杀两头牛,营业额比平常翻了两倍。”
据统计,在清凉避暑和“村超”等叠加因素加持下,端午假期,平台上黔东南州度假产品订单同比增长超150%,侗族大歌、非遗蜡染、长桌宴等民俗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拥抱原生态之美。
部分旅行社推出了“村超”相关的跟团游产品,串联起黔东南多个热门旅游景点,例如“贵阳+榕江+荔波小七孔+西江千户苗寨+黄果树瀑布6日5晚”跟团游路线。
“村超”的火爆,也带火了榕江的民族特色产品。榕江西瓜、罗汉果、小香羊、白茶等农特产品,蜡染、刺绣等非遗产品在“村超”现场亮相,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赛场上,球员竞技,各显神通;赛场下,足球经济,热火朝天。据统计,自5月13日开赛以来,截至7月20日,榕江县累计接待游客250.6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39亿元。
“村超”的热度从足球辐射到“吃”“住”“玩”等多个领域,让榕江人民的“口袋”更鼓,拉动了县域经济增长,实现“村赛事”带动“村经济”。
榕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这座人口不到40万的山区县城,却有5万人会踢足球。看到这个数据,可能有人会疑惑:在如此偏僻的山区县城,怎么会有这么多人热爱足球?
真正来到榕江,你会发现这个数据并不夸张。榕江县的很多村都有自己的足球队,全县标准足球场就有14个,并且全部免费开放,足球仿佛已经融入他们的血脉中。
目前位列“村超”射手榜第一名的董永恒,是忠诚村足球队的队员。他在榕江县城开了一家小店,卖当地特色美食——卷粉。因技术出众、射门精准,董永恒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卷粉射手王”。
董永恒和队友们大都是发小,虽然工作地点不同,周末聚到一起踢球却是大家多年的习惯。董永恒说:“我们从煤渣地、沙子地,踢到天然草坪、人工草坪,场地在变,但对足球的热爱没有变。”
对足球的热爱,也是吴化勇多次提到的。吴化勇是朗洞镇平地村足球队的一员,曾因一记漂亮的“倒挂金钩”火遍全网。
在7月23日进行的比赛中,吴化勇带领的朗洞镇平地村足球队遗憾告负,止步八强。比赛结束后,满头是汗的吴化勇走到场边调整状态,“失败了肯定会有失落,但我们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后面我们会复盘比赛,找到不足,继续前进。”
说起接下来的计划,今年35岁的吴化勇坚定地说,会继续踢下去,因为对足球的爱没有变,“以后可能也会培养更多年轻队员。”
“村超”激发了人们踢球的热情,在榕江,几乎每块球场上,都有孩子们奔跑的身影。
在比赛间隙和结束后,观众席上的孩子们会冲进球场,玩起传球、盘带和射门;工作日的晚上,“村超”体育场上,有很多踢球的身影,有中学足球队的队员,有八九岁的小学生,还有刚刚学会走路的小朋友。
今年八岁的杨博壹就是其中之一。他经常到体育场来踢足球,“因为热爱踢足球,看了‘村超’比赛后,更喜欢足球了。”
正值暑假,在榕江县一所小学的足球场上,王同学和钱同学正在踢足球。今年七岁的王同学刚刚幼儿园毕业,平时爱看足球,也爱踢足球,“长大以后,我也要踢‘村超’!”今年十二岁的钱同学则是小学足球校队的成员,也常常看“村超”比赛,“希望以后能代表校队拿到一个冠军。”
榕江是全国县域足球典型县、贵州校园足球试点县,有14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41所县级足球特色学校。
榕江县古州镇第二小学是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校长杨贤泽说:“‘村超’营造出很好的氛围,激发了大家看球、学球、踢球的热情,也让孩子更加热爱足球,这对基层足球的发展非常重要。”
“只要大家愿意走进球场,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榕江县足协副主席、榕江一中体育教师赖洪静说,或许这就是“村超”的意义,“我们不是培养运动员,我们培养运动员的父亲和母亲。”
每到“村超”比赛中场休息,足球场就成了民族文化的“舞台”:神秘的水族举着自己的文字“水书”缓慢走过;侗族献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琵琶歌……
还有村民将自制的草编金牛、金龙、金凤凰搬上“村超”,惊艳全场。据介绍,金牛、金龙、金凤凰是由榕江朗洞的两位老手艺人设计搭建,全村老老少少上百人都参与制作。参与制作的程女士说:“我们想把朗洞的传统手艺展示给全国人民看。”
热爱足球、全民参与,“村超”展现了村民对足球运动纯粹的热爱,让足球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精神生活极其富足、文化氛围极度浓厚的榕江。
榕江举办的“村超”,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营造浓厚足球氛围的同时,也为国内其他地域乡村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榕江县县长徐勃曾介绍说,榕江38.5万人口中,接近5万人会踢足球、喜欢踢足球。“这个人数,想想都觉得了不起!所以搞足球联赛是榕江本地的比较优势,因为群众参与度高,大家也很认可这样的活动。”
足球是榕江县群众最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在当地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伴随广西大学迁入榕江,足球运动也一并传入,后来这项运动慢慢从学生群体普及到校外民众。2020年,榕江县作为全国最后一批脱贫摘帽的县,开始谋划接续乡村振兴,足球成为当地最具特色的文化窗口。2021年发布的榕江县“十四五”规划,将“建成体育强县”,“大力推进体育事业健康发展”作为发展目标。也是在这一年,榕江县被评定为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县。
近年来,榕江县采取多项措施促进足球运动发展,比如增加足球运动场地、定期举办各类足球联赛、抓好校园足球发展等。
足球是榕江优势,民族文化更是榕江所长。榕江共有十多个世居民族,其中苗、侗、水、瑶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超八成。这里还有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等世界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多项,民族文化丰富。
“村超”将足球运动和当地的特色民族文化融合,打造“体育+民族文化”特色品牌,球赛和民俗活动同步上演,既是足球的盛宴,也是文化的华筵。
接下来,榕江还将打造“体育+美食”品牌,8月份将开启贵州“村超”全国美食足球友谊赛,共有276支足球队参赛,来自广东、福建、河北、四川等多地,其中大部分足球队的名称以当地独具代表性的食物来命名,比如扬州炒饭足球队、南京盐水鸭足球队、文昌椰子鸡足球队等,球队将带着地方美食来进行交流。
今年5月发布的《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体育产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打造“体育赛事+乡村旅游+传统文化+全民健身”多元融合发展的品牌体育赛事活动,推动体育与农业、商业、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为乡村经济赋能。
“村超”是民间自发组织、群众广泛参与的一次大规模乡村体育赛事,从队伍组织、赛程安排到节目表演、奖品奖励等环节,均由村民主导。
榕江县县长徐勃表示,当地政府没有直接参与,而是主要做好报备审批、维持秩序以及完善体育设施等各项后勤保障工作,始终让“村超”的主角是群众,“村味”十足。
谈到未来如果扩大“村超”规模,徐勃表示,可能会面临一些具体问题,比如场地条件面临升级改造,基层教练、裁判数量不足等。榕江县正在通过建训练基地、办夏令营、设“村超”公益基金等方式,推动足球人才培养,支持特色学校足球教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村超”的火爆出圈,拉动县域经济增长,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生动诠释。
前有台江“村BA”,后有榕江“村超”,村级赛事接续火出圈。下一个火爆出圈的“村+?”会是什么呢?我们拭目以待。
2023年11月7日,江西省高安市一家机械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车间赶制工业接头等产品。该公司2022年被工信部列为第三批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其研发的新型无滴漏干式软管接头组件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3年11月7日,在云南昆明滇池(海洪湿地)湖畔,大批红嘴鸥已抵达昆明,给春城昆明增添了一道靓丽美景。
2023年11月6日,浙江省金华市,工作人员对光伏设备进行巡视维护。近日,金华传化公路港第二期容量为2.91MW(兆瓦)的屋顶光伏成功并网,标志着企业“光伏+储能”这一新型小循环能源体系的建立,为企业的电力降本增效提供良好条件。
2023年11月6日,在甘肃省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湖水中,成群的天鹅、斑头雁等候鸟在这里休憩觅食。
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采取公司+合作社+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有机富硒鲜食玉米深加工产业,带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2023年10月12日,北大荒集团建设农场组织大型机车群对种植的20.61万亩大豆进行抢收,确保成熟的大豆颗粒归仓。
2023年10月8日,在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天堂镇,楼宇、山峦、河流、道路与云雾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
2023年,泰州市海陵区实施杂交水稻制种0.56万亩,预计可向市场提供水稻良种250余万斤。
在侗族村寨中,向来有“有寨必有鼓楼,有河必有风雨桥”的说法。这种特色是侗族人民长期在山区生活的经验体现
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随着湿地公园的建设,湿地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和保护,众多鸟类在此现身,栖息觅食、追逐嬉戏,成为湿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023年8月30日清晨,在山东省荣成市桑沟湾海洋牧场周边的风力发电场,风力发电机映着朝霞、渔船、海洋牧场,源源不断输送绿色能源
近年来,江苏省海安高新区社区教育中心为丰富社区退休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坚持从老年人的特点出发,以欣赏—模拟—学创的舞蹈课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应对老龄化的舞蹈教学,受到了退休人员的喜爱。
2023年8月21日,重庆市梁平区屏锦镇万年社区,错落有致的村庄、金色的稻田、蜿蜒的乡村道路相映成景,勾勒出一幅乡村美丽画卷。
光明网联合中国图片社精选中国图片大赛历届获奖作品,以“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为主题,展现乡村振兴新图景。用图片讲好中国故事,以影像传播中国声音。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镇、大河乡、白银蒙古族乡境内的外星谷星际主题地质公园,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张掖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总占地面积17.34平方公里,包括游客服务中心及火星谷、水星谷、木星谷、大炼钢铁遗址四大景区
2023年8月17日,数十只热气球飞舞在甘肃省张掖七彩丹霞景区上空,为游客上演了一场热气球与彩虹山的唯美邂逅。